- 戴翔;胡晞江;蔡文倩;熊乾;
目的 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STR分型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一中国人新发突变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分析其基因型、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并提供生育指导。方法 收集家系中先证者和父母的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和羊水样本,并提取DNA。应用MLPA检测先证者、父母和先证者母亲再怀孕时的羊水DMD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并以STR检测分析先证者与羊水X染色体来源,同时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DMD基因11、12、44和45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MLPA结果显示先证者新发型DMD基因12~44外显子缺失,直接测序结果显示12和44外显子完全缺失,11和45外显子未见异常。先证者父母和羊水DMD基因未见异常。STR分析结果显示羊水遗传了母源性X与先证者不同。结论 DMD基因12~44外显子缺失是引起先证者DMD的原因。MLPA、STR检测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联合应用对DMD分子诊断,早期干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17;No.130 984-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侯盼飞;潘艳;郁汉旭;刘俊香;祝丽晶;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肺癌放疗患者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鸦胆子油注射液对老年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纯放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放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放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以及IL-2、IL-4、IL-6、IL-10、IL-17A、TNF-α、INF-γ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4~+/CD8~+均降低,CD8~+T细胞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中IL-6、IL-17A和TNF-α均升高,且观察组的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放疗后出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可改善放疗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
2025年06期 v.17;No.130 988-990+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涛丽;裴红红;白郑海;
目的 探讨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lncRNA CASC2)、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脑啡肽原A 119-159(penKid)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脓毒症患者为病患组,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71)和非AKI组(n=47),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n=40),比较病患组、健康组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lncRNA CASC2、LRG1、penKid水平,比较AKI组、非AKI组外周血lncRNA CASC2、LRG1、penKi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 CASC2、LRG1、penKid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患组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合并糖尿病、血清胱抑素C(CysC)、LRG1、penKid水平高于健康组,lncRNA CASC2、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PT、CysC、LRG1、penKid水平高于非AKI组,lncRNA CASC2、PLT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RG1、penKid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lncRNA CASC2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ncRNA CASC2、LRG1、penKid及其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72、0.805、0.951,较单一预测,联合预测效能更高(P<0.05)。结论 外周血lncRNA CASC2、LRG1、penKid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显示出良好临床应用潜力。
2025年06期 v.17;No.130 99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慧;李文涛;刘海颖;王雅杰;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NASH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89632,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下载人类免疫基因数据集,与DEGs取交集得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对DEIR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构建DEIR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不同算法筛选关键免疫基因。CIBERSORT算法评估NASH肝脏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关键免疫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得到37个DEIRGs。功能富集表明DEIRGs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PPI网络筛选得到关键免疫基因IL1B、IL6、CCL2、PTGS2、FOS。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HC)相比,NASH患者肝脏组织中CD4记忆性T细胞、γδT细胞、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na?ve B细胞、浆细胞、NK细胞、DC细胞比例降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关键免疫基因IL1B、IL6、CCL2、FOS、PTGS2与M2型巨噬细胞、未活化的肥大细胞呈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na?ve B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关键免疫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在NAS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25年06期 v.17;No.130 995-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查贺飞;史茜;蔺豪杰;张新;
目的 探讨并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23年秋冬季(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流感流行特点、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流感预防、患者早期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3年秋冬季就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流感患者552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根据患者感染流感病毒的型别分为甲流组和乙流组,根据住院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危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进展为重症/危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3年秋冬季,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在2023年11月达高峰,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自2023年11月呈逐月递增趋势。甲流组和乙流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77,P<0.05),随着年龄增长,住院患者的比例增加,甲流组住院患者的比例高于乙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2,P<0.05)。甲流组和乙流组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χ~2=14.789、21.002、-6.089、-6.101,P<0.05)。重症/危重症组年龄、住院时长、基础疾病患病率、病原菌合并感染率、病亡率、WBC、NEU、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RP和降钙素原升高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Z/χ~2=-5.969、-5.194、19.023、7.454、11.228、-4.618、-4.449、-2.598、-2.792、-4.173、7.066,P<0.05)。年龄和住院时长是患者进展为重症/危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流感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对于高龄、患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及病原菌合并感染情况,关注其疾病进展,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以减少病人死亡。
2025年06期 v.17;No.130 999-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百祥;徐晶晶;黄琨;战洋;韩全乐;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外周血环状RNA染色质亚家族A成员5(circRNA cSMARCA5)、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表达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时间注册风险(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STEMI患者(研究组)和同期65名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外周血心功能指标[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RT-PCR检查外周血circRNA cSMARCA5、lncRNA MIAT表达,比较两组研究对象LVEF、心功能指标水平和外周血circRNA cSMARCA5、lncRNA MIAT表达。研究组根据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28例)、高危组(19例),比较三组外周血circRNA cSMARCA5、lncRNA MIAT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与心功能、GRACE评分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VEF和外周血circRNA cSMARCA5表达低于对照组,CK-MB、cTnT、NT-proBNP水平和lncRNAMIAT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EMI患者外周血circRNA cSMARCA5表达比较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外周血lncRNA MIAT表达比较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ircRNA cSMARCA5表达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CK-MB、cTnT、NT-proBNP和GRACE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lncRNA MIAT表达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CK-MB、cTnT、NT-proBNP和GRACE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lncRNA MIAT、circRNA cSMARCA5在急性STEM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趋势变化与患者的心功能损伤、病情风险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03-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万清;李立红;马军格;王畅;杜鹃;牛润亭;
目的 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值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5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并确认健康的143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组不同病情进展者OPN、ACE2水平、NLR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OPN、ACE2水平、NLR值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进展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并评估OPN、ACE2、NLR单独及联合诊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OPN、ACE2水平、NL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PN、ACE2、NLR值: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OPN、ACE2水平及NLR值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进展呈正相关(P<0.001)。OPN、ACE2、NLR三指标联合诊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2.00%、94.73%、0.915,均高于血清OPN、ACE2、NLR单独检测(P<0.05)。结论 OPN、ACE2、NLR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异常,三指标可辅助诊断银屑病疾病进展,为临床评估银屑病疾病进展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07-100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晶玉;杨栋;张邵婕;
目的 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总免疫球蛋白E(TIgE)、C型凝集素-1(Dectin-1)联合检测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AFRS患者为AFRS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4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SLP、TIgE、Dectin-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多因素分析影响AFRS患者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LP、TIgE、Dectin-1对AFR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AFRS组TSLP、TIgE、Dec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RS家族史、TSLP、TIgE、Dectin-1是AFRS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TSLP、TIgE、Dectin-1联合检测诊断AFRS患者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为0.964(0.938~0.990)、0.906、0.976,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TSLP、TIgE、Dectin-1可作为AFRS患者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10-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昆仑;李东;刁晓剑;王松;于千;
目的 探讨SET结构域蛋白2(NSD)、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及狐猴酪氨酸激酶(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取其前列腺肿瘤病灶、癌旁(病灶3cm内)及远癌组织(>病灶5 cm)分别为肿瘤组、癌旁组及远癌组,比较病灶、癌旁、远癌组织中NSD2、EZH2及LMTK3的阳性表达率;术后随访5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临床特征、个人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NSD2、EZH2及LMTK3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NSD2、EZH2阳性表达率比较:肿瘤组>癌旁组>远癌组,LMTK3阳性表达率比较:肿瘤组<癌旁组<远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复发55例,未复发45例,两组年龄、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NSD2、EZH2阳性率高于未复发组,LMTK3阳性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开展多因素分析显示,NSD2、EZH2高阳性表达、LMTK3低阳性表达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病灶组织中NSD2、EZH2呈显著高表达,LMTK3呈显著低表达,三指标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患者诊疗的新靶点。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14-1016+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龙飞;张景丽;吴晓杰;吴会芳;康军聪;段晨初;张英谦;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接诊的27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经纳排标准剔除14例后,最终纳入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MP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症组138例和重症组122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清HGF、NLR、TIPE2水平。根据重症组患儿出院30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n=83)和不良组(n=39)。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SMPP患儿的预后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HGF、NLR、TIPE2对SMP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的HGF、NLR较高,TIPE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住院时间较长,C-反应蛋白(CRP)、HGF、NLR水平较高,TIPE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CRP、HGF、NLR是SMPP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TIPE2是保护因素(P<0.05)。HGF、NLR、TIPE2单独及联合预测SMPP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59、0.806、0.809、0.928。结论 HGF、NLR、TIPE2在SMPP患儿中异常表达,HGF、NLR、TIPE2联合检测对SMP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较好。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17-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于晋辉;张士伟;马天宇;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D-二聚体(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联合检测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断指再植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血管危象分为发生组(19例)和未发生组(61例)。比较两组的血清bFGF、D-D、SOD及ESM-1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较未发生组,发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吸烟、绞伤、动脉损伤1根、静脉损伤1~2根比例均显著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的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bFGF、D-D和ESM-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SOD水平则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指长时间断离、绞伤、5-HT、β-EP、bFGF、D-D和ESM-1高水平均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P<0.05),SOD高水平则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血清bFGF、D-D、SOD和ESM-1对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其中,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CI:0.896~1.000),特异度为0.918,敏感度为0.895,约登指数为0.813。结论 血清bFGF、D-D、SOD和ESM-1水平均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各指标联合对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于晋辉;张士伟;马天宇;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D-二聚体(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联合检测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断指再植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血管危象分为发生组(19例)和未发生组(61例)。比较两组的血清bFGF、D-D、SOD及ESM-1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较未发生组,发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吸烟、绞伤、动脉损伤1根、静脉损伤1~2根比例均显著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的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bFGF、D-D和ESM-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SOD水平则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指长时间断离、绞伤、5-HT、β-EP、bFGF、D-D和ESM-1高水平均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P<0.05),SOD高水平则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血清bFGF、D-D、SOD和ESM-1对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其中,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CI:0.896~1.000),特异度为0.918,敏感度为0.895,约登指数为0.813。结论 血清bFGF、D-D、SOD和ESM-1水平均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各指标联合对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秋燕;戴仕芬;陈启城;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POLE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梅州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09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碱基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扩增(ARMS-PCR)技术检测POLE基因突变。分析dMMR及POLE基因突变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MMR与POLE基因突变的关联。结果 109例EC患者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的缺失有27例,占24.77%。其中PMS2、MLH1、MSH2及MSH6蛋白未表达率分别为18.35%、17.43%、2.75%及6.42%。POLE突变30例,基因突变率为27.52%。dMMR组BMI≥25 kg/m~2的占比率为15.69%,明显低于pMMR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POLE突变组年龄>50岁、FIGO分期Ⅲ~Ⅳ占比分别为23.40%、5.26%,明显低于POLE无突变组的76.60%、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5.716,P<0.05);dMMR型患者中POLE突变率为1.83%,明显降低pMMR型患者的25.69%,与pMMR型患者对比,POLE突变率在dMMR型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C患者中dMMR与BMI有关,POLE基因突变与EC患者年龄、FIGO分期有关,dMMR型中POLE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pMMR型。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25-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礼鹏;张章;赵文英;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鳞癌男性患者病情程度、紫杉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4年3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鳞癌男性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患者接受紫杉类治疗。采用紫杉类化疗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加重组(18例)和未加重组(43例)。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EA、SII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对紫杉类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 Ⅲ~Ⅳ期、低分化、肿瘤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EA、SI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肿瘤直径<2 cm以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的血清CA199、CA125、CEA、SII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加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99、CA125、CEA、SII高水平均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199、CA125、CEA、SII联合预测NSCLC紫杉类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88,特异度为0.930,敏感度为0.944,约登指数为0.874。结论 血清CA199、CA125、CEA、SII水平与NSCLC鳞癌男性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紫杉类化疗疗效存在明显关联,各血清因子联合可有效预测紫杉类化疗的治疗效果。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29-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党丽君;闫荣亮;高岩;陈江华;
目的 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踝关节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唐山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MMP13和Runx2水平的差异。根据AO/OTA分类将研究组分为A型、B型、C型,根据预后功能将研究组分为优和良,比较组间血清MMP13和Runx2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MP13和Runx2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MP13、Runx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C型患者的血清MMP13、Runx2水平高于A型和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预后功能优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C型踝关节骨折比例、血清MMP13水平低于预后功能良的患者,Runx2水平高于预后功能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型踝关节骨折以及血清MMP13是预后功能优的危险因素,血清Runx2是预后功能优的保护因素;血清MMP13和Runx2单独和联合预测预后功能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02、0.915。结论 血清MMP13、Runx2与踝关节骨折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功能相关,两者可作为预后功能的预测指标。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33-1035+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立业;刘霞;孙国锋;郑春华;梁华;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AGC)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8B(KIF18B)、UL16结合蛋白2(ULBP2)与含紫杉醇(PTX)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接受含PTX化疗方案的AGC患者126例为AGC组,同期选取8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P90α、KIF18B、ULBP2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HSP90α、KIF18B、ULBP2对含PTX方案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AG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HSP90α、KIF18B、ULBP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GC组患者血清HSP90α、KIF18B、ULB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程度的AGC患者HSP90α、KIF18B、ULBP2高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血清HSP90α、KIF18B、ULB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P90α、KIF18B、ULBP2联合预测含PTX方案疗效的AUC为0.904,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Z_(三者联合-HSP90α)=3.151、Z_(三者联合-KIF18B)=3.626、Z_(三者联合-ULBP2)=2.701,P<0.05)。低分化程度和血清HSP90α、KIF18B、ULBP2高表达是影响AG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SP90α、KIF18B、ULBP2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HSP90α、KIF18B、ULBP2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17.329、6.522、31.190,P<0.05)。结论 AGC患者血清HSP90α、KIF18B、ULBP2均呈高表达,三指标与含PTX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对评估A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36-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佳丽;杨瑞冰;吴棣;高妍;樊秀梅;
目的 探讨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铁蛋白(S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胎盘早剥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产后有无发生胎盘早剥分别设立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F、IGF-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血清SF、IGF-1对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结果 9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产后未发生胎盘早剥(未发生组),19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发生胎盘早剥(发生组)。发生组患者血清SF水平高于未发生组、IGF-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IGF-1及两者联合预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AUC(95%CI)分别为0.703(0.658~0.753)、0.846(0.796~0.896)、0.918(0.868~0.963)。发生组患者胎膜早破、有机械性损伤、羊水过少人数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有分娩史人数占比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膜早破(OR=2.234,95%CI:1.276~3.914),羊水过少(OR=2.620,95%CI:1.049~6.543),SF≥38.10μg/L(OR=3.743,95%CI:1.893~7.404),IGF-1<168.25μg/L(OR=4.433,95%CI:2.193~8.959)是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SF和IGF-1水平对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两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准确性。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41-1043+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君;王超民;王赫男;
目的 探究西那卡塞联合不同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HD)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且伴发CKD-MBD 6个月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102例,根据血液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分为低钙血液透析液组(LHD组49例,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L)和高钙血液透析液组(HHD组53例,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两组同时辅以盐酸西那卡塞药物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Ca×P)、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两组碳酸钙及骨化三醇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钙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D组血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HD组低于L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P、ALP、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使用钙剂及骨化三醇的剂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HHD组用量低于L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1.7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患者iPTH水平、维持血钙稳定、减少钙磷调节剂的使用,安全性较好。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44-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茹;张怡;丁杨峰;陶芳芳;曹雪萍;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138例CU患者分入两组,各69例,对照组使用依巴斯汀片治疗,联合组加用奥马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炎症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低于联合组的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升高,且联合组IgE、IL-4、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3.33%,高于联合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珠单抗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C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能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48-1050+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晓雯;程虎;程逍;李雪燕;亚力·亚森;
目的 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苷酸结合寡聚段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为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组(I/R+D)、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HIF-1α抑制剂组(I/R+D+E)、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HIF-1α抑制剂+NLRP3抑制剂组(I/R+D+E+C)。酶联免疫法检测再灌注2h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草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检测肝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段样受体家族3(NLRP3)相关因子;检测肝组织活性氧水平(ROS);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 结果显示,给予右美托咪定、加入HIF-1α抑制剂并使用NLRP3抑制剂后,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Sham<I/R+D+E+C<I/R+D<I/R+D+E<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但继续加入HIF-1α抑制剂后可减弱右美托咪定这一获益,而进一步加入NLRP3抑制剂则可以使肝细胞凋亡获得更为显著的抑制:Sham<I/R+D+E+C<I/R+D<I/R+D+E<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加入HIF-1α抑制剂并使用NLRP3抑制剂后,显著降低caspase-1、IL-1β、IL-6、TNF-α、NLRP3以及ROS等因子的表达水平:Sham<I/R+D+E+C<I/R+D<I/R+D+E<I/R,显著提高IL-10水平Sham>I/R+D+E+C>I/R+D>I/R+D+E>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这一效应与HIF-1α/NLRP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51-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爽;李婷婷;宋杨;赵洪依;张裕;
目的 观察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在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生存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36例肝癌患者,均获2年完整随访,对比死亡组、生存组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分析影响生存的Cox多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BIL、GGT及ALP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2年随访,136例患者中死亡组108例,生存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包膜(不完整)、微血管癌栓(有)占比、血清TBIL、GGT及AL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癌栓(有)、血清TBIL、GGT及ALP水平升高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BIL、GGT及ALP检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结论TBIL、GGT及ALP水平与肝癌TACE术后生存率紧密相关,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评估肝癌TACE术后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55-1057+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宇;杨乐;徐鑫;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与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表达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及90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分别纳入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结节组。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TIC定量参数[上升支斜率(K)、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根据HER2或Ki-67表达情况分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的TIC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C定量参数对癌组织HER-2及Ki-67表达的评估效能。结果 入院时,乳腺癌组患者PI、K、AUC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组,TTP低于乳腺良性结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ER-2阳性组患者PI、K、AUC高于HER-2阴性组,TTP低于HER-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TIC定量参数联合对于乳腺癌HER-2阳性患者的评估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98,AUC为0.923;Ki-67阳性组PI、TTP、AUC高于Ki-67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TIC定量参数联合对于乳腺癌Ki-67阳性患者的评估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85,AUC为0.825。结论 乳腺癌患者TIC参数与癌组织HER-2、Ki-67表达有关,可为临床评估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58-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进;闫丹;叶琪;魏占超;刘亚非;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长因子(β-HCG/PlG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18例由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诊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为研究组,另取53例妊娠晚期羊水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晚期羊水量、血清Hcy、Cys-C、β-HCG/PlGF、胎儿异常情况,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孕妇血清Hcy、Cys-C、β-HCG/PlGF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羊水最大深度、羊水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cy、Cys-C、β-HCG/Pl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泌尿异常、生长受限比例多于对照组,研究组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过度扭、宫内窘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羊水最大深度、羊水指数与孕妇血清Hcy、Cys-C、β-HCG/PlG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血清Hcy、Cys-C、β-HCG/PlGF升高,发生羊水过少的风险更大。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62-1064+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宗胜;张横滔;储梦蕾;陆华;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血尿酸(UA)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间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n=17)和无骨折组(n=86)。比较两组ALP、GGT、UA水平,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LP、GGT、UA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ALP、GGT水平高于无骨折组,UA水平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全髋骨密度、UA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保护因素,年龄、病程、既往脆性骨折史、糖皮质激素服用、ALP、GGT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ALP、GGT、UA联合检测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为0.957、0.941、0.849,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ALP、GGT、UA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65-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丽艳;韩丽;张长魁;李同斌;梁涛;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表达对疾病进展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的SNSCC患者84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标本患者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SNSCC患者不同TNM分期病变组织中SCCA1、MCM7、c-erbB-2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S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以及危险因素;分析SCCA1、MCM7、c-erbB-2单独及联合预测S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SCCA1、MCM7、c-erbB-2阳性表达占比:观察组>对照组,Ⅲ~Ⅳ期SNSCC患者>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理12个月随访资料显示,84例SNSCC患者中58例(69.04%)未复发,26例(30.95%)复发;复发组、未复发组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SCCA1、MCM7、c-erbB-2阳性表达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SCCA1阳性、MCM7阳性、c-erbB-2阳性是影响SNSC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SCCA1、MCM7、c-erbB-2三指标联合预测S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64(95%CI:0.756~0.971),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SCCA1、MCM7、c-erbB-2表达状态与SNSCC疾病进展存在一定关系,三指标表达水平可为预测SNSCC术后复发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69-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蕾;曹励欧;毛艳玲;徐炜新;
目的 探讨人促消退介质(Maresin-1)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风险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样本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腹膜透析患者16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在其完成置管后的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检测其Maresin-1、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浓度(Hb)作为基线观察指标。腹透置管后按照2个月/次的频率,连续随访1年,按每次随访的情况统计PDAP的发生情况,分为未发生组(124例)、2个月发生组(8例)、4个月发生组(9例)、6个月发生组(8例)、8个月发生组(5例)、10个月发生组(4例)和12个月发生组(6例)。40例PDAP经临床治愈后继续腹透治疗的患者共有36例,对上述病例在临床判断治愈后的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检测其Maresin-1、白蛋白(ALB)、血红蛋白浓度(Hb)、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临床治愈1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24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aresin-1、ALB和Hb基线水平与腹透患者PDAP发病情况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腹透患者PDAP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腹透患者PDAP治疗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腹透患者的Maresin-1、ALB、Hb)的基线水平与PDAP发生与否和发生的时间早晚呈负相关,复发组的Maresin-1水平低于未复发组、CRP和NLR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LB、Hb、IL-6、PCT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esin-1、CRP和NLR联合检测判断PDAP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增加了Maresin-1后联合检测提升了对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治疗预后评估临床诊断效能。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73-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琳;李岳洁;张静;安晓娜;贾锐;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全身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0)。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联合组给予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并于术后静脉推注昂丹司琼。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数字评分(NRS)]、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术后0.5 h、6 h、12 h的VAS评分及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间点比较,T1~T3时间点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逐渐上升,且T1~T3时间点对照组应激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联合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全身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可以改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77-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乾;付燕;王丽英;张月玲;李洁;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趋化因子受体3(CXC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216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激光治疗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检测两组血清IP-10、CXC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CXCR3对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DR患者行激光治疗后,其中有179例(82.87%)患者激光治疗有效,有37例(17.13%)患者激光治疗无效,根据激光治疗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79例)和转归不良组(37例)。转归良好组血清IP-10、CXCR3水平低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P-10、CXCR3单一及两指标联合预测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AUC分别为0.831、0.769、0.904。转归不良组合并高血压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高于转归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Hs-CRP≥11.17 mg/L、IL-6≥137.75 ng/mL、IP-10≥3.89 pg/mL、CXCR3≥7.54 ng/mL是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P-10、CXCR3可作为DR患者激光治疗转归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佳。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81-1083+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娈;张华;陈曼;
目的 探究多举措与醒脾养儿颗粒联用疗法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与对血清胃肠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衡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多举措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的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退烧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的生长抑素(S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举措与醒脾养儿颗粒联用疗法可调节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胃肠激素与炎症因子,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84-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红;巫瑞;王丽;高亚洲;李宏;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与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MPP患者,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依据MP-IgM抗体滴度分为低滴度组、中滴度组和高滴度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低滴度组、中滴度组和高滴度组血清PLR、NLR及MP-IgM抗体滴度,分析PLR、NLR与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分析PLR、NLR对MP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重症组PLR、NLR值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MP-IgM抗体滴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值:高滴度组>中滴度组>低滴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NLR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630、0.749,P<0.05);ROC分析显示,PLR、NLR单独评估病情严重程度AUC值为0.878、0.783;联合评估的AUC值为0.940,显著高于PLR、NLR单独评估(Z=2.294、3.509,P<0.05)。结论 MPP患者PLR、NLR与MP-IgM抗体滴度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PLR、NLR指标联合评估MPP病情,采取相应针对措施、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患者。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88-1090+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福民;张秀英;付庆鹏;邓晓强;杨又玮;金明山;
目的 探讨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血尿酸(SU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8月兴安盟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有无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痛风石、骨质破坏、骨髓水肿进行分组,检测各组血清SUA、IL-1β、IL-6及全血ES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UA、IL-1β、IL-6及全血ESR与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MRI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有关节积液131例,纳入有关节积液组,无关节积液32例,纳入无关节积液组;有滑膜增厚114例,纳入有滑膜增厚组,无滑膜增厚49例,纳入无滑膜增厚组;有痛风石106例,纳入有痛风石组,无痛风石57例,纳入无痛风石组;有骨质破坏89例,纳入有骨质破坏组,无骨质破坏74例,纳入无骨质破坏组;有骨髓水肿71例,纳入有骨髓水肿组,无骨髓水肿92例,纳入无骨髓水肿组。有关节积液组血清SUA、IL-1β、IL-6及全血ESR水平高于无关节积液组(P<0.05)。有滑膜增厚组血清SUA、IL-1β、IL-6水平高于无滑膜增厚组(P<0.05)。有痛风石组血清SUA水平高于无痛风石组(P<0.05)。有骨质破坏组血清SUA水平高于无骨质破坏组(P<0.05)。有骨髓水肿组血清IL-1β、IL-6水平高于无骨髓水肿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UA与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痛风石、骨质破坏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β、IL-6与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均呈正相关(P<0.05);全血ESR与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SUA、IL-1β、IL-6及全血ESR水平与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91-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媛君;周晓玉;阮雅婷;张雨;
目的 探讨超声阻力指数(RI)、纵横比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对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36例和恶性组8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超声参数(RI、纵横比),比较两组血清TG-Ab、TR-Ab、TPO-Ab水平。分析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超声RI、纵横比联合血清TG-Ab、TR-Ab、TPO-Ab对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结节位于包膜下、有声晕、纵横比≥1、血流信号>1级所占比例及RI、TG-Ab、TR-Ab、TPO-Ab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RI、纵横比≥1占比、TG-Ab、TR-Ab、TPO-Ab均是C-TIRADS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I、纵横比及TG-Ab、TR-Ab、TPO-Ab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623、0.850、0.888、0.841、0.978,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RI、纵横比、血清TG-Ab、TR-Ab、TPO-Ab水平与恶性结节呈正相关,以上因素联合检测对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9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鸣凤;侯莉莉;党萍;马清艳;康冠楠;张勤风;
目的 分析不同起始剂量利奈唑胺对复治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影像学疗效及对血清CRP、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沧州市第三医院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MDR-PTB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德拉马尼、贝达喹啉及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按照利奈唑胺每日起始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48)及高剂量组(n=54),分别给予600 mg/d及1 200 mg/d治疗,对比两组影像学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23水平变化,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变化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菌转阴及抗酸染色涂片转阴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以上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23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事件为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及视神经炎;高剂量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利奈唑胺能更有效地改善复治MDR-PTB患者血清CRP、IL-23水平,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2025年06期 v.17;No.130 1099-1101+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浩骅;刘士岳;雷梓;王美琳;苏国苗;
目的 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8例GA-FG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内镜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GA-FG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6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腹泻或无症状;内镜检查发现隆起性肿物或平坦型病灶,直径0.2~1.2 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主细胞构成,腺体形态不规则,可相互吻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上,肿瘤性腺上皮表达MUC6、Pepsingon1,不表达MUC5AC、CgA等,Ki-67增殖指数1%~10%。结论 胃底腺型腺癌是胃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极低。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及漏诊,掌握临床特征、内镜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可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嘉敏;徐江浩;王云炎;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症(U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IL-17A)、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的表达情况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2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US分为US组(n=42)及非US组(n=211)。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IL-17A、PAR和SII的差异;评估L-17A、PAR和SII水平对输尿管结石术后US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US组相比,US组患者术前尿路感染及输尿管手术史占比、IL-17A、PAR和SII水平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术前尿路感染、有输尿管手术史、IL-17A、PAR和SII水平高是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US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PAR和SII单独及联合预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US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833、0.759、0.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IL-17A、PAR和SII在输尿管结石术后US患者中呈高表达,且联合预测US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06-1108+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春艳;郝永红;刘亚丽;李军良;吴璇;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血清白介素-6(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SUI成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根据1 h尿垫试验结果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 g,n=82)、中度组(2 g~10 g,n=36)和重度组(>10 g,n=18)三个亚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女性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FGF-2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年女性SU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清IL-6、FGF-23水平对成年女性SUI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分娩次数>1次占比、分娩方式顺产占比及血清IL-6、FGF-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UI患者血清IL-6、FGF-23水平依次升高: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次数>1次(OR=2.440,95%CI:1.396~4.266)、分娩方式顺产(OR=2.115,95%CI:1.116~4.007)、IL-6≥40.68μg/L(OR=2.667,95%CI:1.547~4.599)、FGF-23≥8.67 ng/L(OR=2.892,95%CI:1.629~5.136)是成年女性SU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FGF-23水平两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成年女性SUI的AUC为0.905(95%CI:0.860~0.955),均高于血清IL-6、FGF-23单一指标诊断的AUC(P<0.05)。结论 成年女性血清IL-6、FGF-23水平升高与SUI发病有关,两指标联合检测有望作为成年女性SUI发生的辅助诊断指标。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09-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亚萌;李冠英;刘翠;朱劲松;张胜利;梁希军;
目的 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联合高通量测序(NGS)在重症肺炎(SP)病原学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S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ROSE联合NGS检查分为观察组56例(常规病原学和ROSE联合NGS检测)、对照组50例(常规病原学检测),对照组根据常规病原学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根据常规病原学和ROSE联合NGS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分析ROSE联合NGS及常规病原学结果、抗感染调整情况、初始及根据病原学调整治疗1周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出院和28 d结局。结果 观察组ROSE联合NGS检测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常规检测(P<0.05)。ROSE联合NGS从56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体90株,常规病原学检出49株,ROSE联合NGS对细菌、真菌、特殊病原体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病原学,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E联合NGS诊断混合感染率高于常规检测(P<0.05)。观察组病原学结果有效指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调整治疗1周后的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死亡率和出院28 d全因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SE联合NGS技术可提高SP患者病原学诊断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13-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辉;邹军;张品;江义婷;彭开云;周余乐;
目的 探讨LC+LCBDE+PD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WC)的疗效及对胆汁代谢、应激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都匀医院确诊的CCWC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ERCP+EST+LC治疗,观察组采用LC+LCBDE+PDC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胆汁生化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水平,血液生化指标[(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DBiL_(血清)、IBiL_(血清)、TBiL_(血清)、TC_(血清)、TBA_(血清)。(2)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3)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 h、5 d,观察组胆汁中TBA_(胆汁)、IBiL_(胆汁)水平低于对照组,TBiL_(胆汁)、DBiL_(胆汁)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观察组血清中ALT、AST、γ-GT活性及TBA_(血清)、TBiL_(血清)、IBiL_(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DBiL_(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MDA、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TL、GAS水平高于对照组,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C_(胆汁)、TC_(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PDC治疗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改善应激反应、肝功能和胃肠功能,安全有效。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17-1120+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浩;陈利锋;张钰景;
目的 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托法替布对膝骨关节炎兔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托法替布低(1 mg/kg)、中(2 mg/kg)、高(3 mg/kg)剂量组(每组3只),除对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托法替布组按对应剂量每日灌胃1次,持续4周。干预结束后,采集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PDGF、PGE2、TNF-α、IL-6、IL-1β水平;取右膝关节软骨组织,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运用qPCR法检测JAK2、STAT3、PCNA、MMP-13 mRNA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蛋白含量。结果 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组织中JAK2、STAT3、PCNA、MMP-1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关节炎软骨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实现的。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2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越;张文礼;郑杨;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长宁县中医医院的Hp相关性胃炎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肠溶胶囊。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胃功能指标[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TGF-β1]、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道微生态指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GⅠ、G-17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GⅡ、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肠道微生态,调节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25-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景;卫雷;张艳敏;许娜娜;马思思;
目的 探讨外周血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5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根据血流感染后3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入生存组(n=82)和死亡组(n=103)。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PA、PCT、SAA水平,并计算PA/PC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PA/PCT、SAA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PA/PCT低于生存组,SAA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PCT、SAA预测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4、0.763,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8。死亡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占比、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占比、机械通气占比、APACHEⅡ评分、CRP高于生存组,住院时长短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APACHEⅡ评分≥18.30分、PA/PCT≤242.70、SAA≥68.31 mg/L是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PA/PCT比值和高水平SAA是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对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29-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俊会;刘乐;耿春杰;关书文;李增刚;牛润亭;
目的 探讨司库奇尤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对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8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行司库奇尤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n=54)和单抗组(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n=5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脂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CCL20、IL-23、人β-防御素-2(HBD-2)、IL-17水平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及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时间低于联合组,复发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中重度银屑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脂代谢紊乱,并降低复发率。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伟东;刘鑫;康雄;周中;谢林;
目的 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8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1~7 d内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发生POD,并设立POD组(36例)和未POD组(142例)。比较两组血清Aβ1-42、Tau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血清Aβ1-42、Tau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结果 POD组患者血清Aβ1-42水平低于未POD组、Tau水平明显高于未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β1-42、Tau及两者联合评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AUC(95%CI)分别为0.719(0.674~0.764)、0.803(0.758~0.848)、0.922(0.877~0.972)。POD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60 min、ASA分级Ⅲ~Ⅳ级、糖尿病、脑卒中占比均高于未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2.499,95%CI:1.256~4.973),脑卒中(OR=2.672,95%CI:1.354~5.276),血清Aβ1-42<420.12 pg/mL(OR=3.633,95%CI:1.808~7.299),血清Tau≥230.22 pg/mL(OR=4.591,95%CI:2.129~9.898)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Aβ1-42水平下降、Tau上升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POD密切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36-1138+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伟东;刘鑫;康雄;周中;谢林;
目的 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8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1~7 d内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发生POD,并设立POD组(36例)和未POD组(142例)。比较两组血清Aβ1-42、Tau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血清Aβ1-42、Tau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结果 POD组患者血清Aβ1-42水平低于未POD组、Tau水平明显高于未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β1-42、Tau及两者联合评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AUC(95%CI)分别为0.719(0.674~0.764)、0.803(0.758~0.848)、0.922(0.877~0.972)。POD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60 min、ASA分级Ⅲ~Ⅳ级、糖尿病、脑卒中占比均高于未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2.499,95%CI:1.256~4.973),脑卒中(OR=2.672,95%CI:1.354~5.276),血清Aβ1-42<420.12 pg/mL(OR=3.633,95%CI:1.808~7.299),血清Tau≥230.22 pg/mL(OR=4.591,95%CI:2.129~9.898)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Aβ1-42水平下降、Tau上升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POD密切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36-1138+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朝煜;贺丹玥;高燕;张海松;樊星;
目的 探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尿毒症MHD患者112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5例)、非感染组(87例),对比两组血清NGAL、CRP和SAA水平。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尿毒症MHD患者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NGAL、CRP和SAA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尿毒症MHD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NGAL、CRP和SAA水平均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得出,留管时间、糖尿病、TNF-α、BUN、NGAL、CRP和SAA是尿毒症MHD患者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GAL、CRP和SAA以及3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44、0.735、0.748、0.831,联合预测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 尿毒症MHD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血清NGAL、CRP和SAA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于尿毒症M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39-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帆;赵令;岳芳;杜娟;贾振雷;陈志国;
目的 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与漏斗胸微创漏斗胸矫正术(NUSS)后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由河北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接诊的148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根据3个月后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结果分为CPSP组(n=74)和非CPSP组(n=74),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情况、术后7 d血清因子水平,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3个月FLACC评分,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血清CCL2、IGF-1、CX3CR1与NUSS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结果 CPSP组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4~48 h补救镇痛例数多于非CPSP组、下床活动时间长于非CP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内及术后12~24 h补救镇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PSP组血清CCL2、CX3CR1高于非CPSP组,CPSP组IGF-1低于非CP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SP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长于非CPSP组,术后3个月FLACC评分高于非CP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CL2、CX3CR1与术后疼痛持续时间、FLACC评分呈正相关,IGF-1与术后疼痛持续时间、FLACC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NUSS手术后,血清CCL2和CX3CR1水平升高、IGF-1水平降低的漏斗胸患儿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更大。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43-1145+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惠敏;马少林;管肖依;崔玉秀;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中Klotho、肌腱蛋白-C(TN-C)、微小核糖核酸-30a(miR-30a)的变化及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CRF患者为试验组,并将试验组患者依据肾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为RIF组45例和非RIF组75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RIF组与非RIF组中Klotho、TN-C及miR-30a水平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F患者发生RIF的危险因素,分析Klotho、TN-C、miR-30a对CRF患者发生RIF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中Klotho、miR-30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组血清中Klotho、miR-30a水平明显低于非RIF组,TN-C水平明显高于非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Klotho和miR-30a是发生RIF的保护因素,TN-C是发生RIF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结果显示,Klotho、TN-C、miR-30a单独检测诊断RIF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03、0.817,联合诊断为0.942,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RIF患者血清Klotho、miR-30a降低,均为CRF患者发生RIF的保护因素;TN-C升高,为CRF患者发生RIF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对RIF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46-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俊巧;祁小丽;周琴;蔡若南;朱海鹏;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老年宫颈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值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C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8+、CD4+、CD4+/CD8+)、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e、Kep、Ktrans值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C值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e、Kep、Ktrans值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D8+水平正相关,与CD4+、CD4+/CD8+水平负相关(P<0.05);ADC值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D8+水平负相关(P<0.05),与CD4+、CD4+/CD8+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贝伐单抗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可显著改善老年CC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治疗效果。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50-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李强;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Linc00261、miR-139-3p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EM患者作为研究的EM组,同期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女性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Linc00261、miR-139-3p表达水平的差异。EM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inc00261、miR-139-3p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EM组的血清Linc0026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39-3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M患者的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分级增加,Linc00261表达水平降低、miR-139-3p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RM分级Ⅲ~Ⅳ级比例、囊肿直径、miR-139-3p表达水平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inc00261表达水平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Linc00261、miR-139-3p表达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EM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810、0.909,联合预测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血清Linc00261表达降低、miR-139-3p表达增加与EM术后复发相关,两者对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54-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均华;林秋伟;朱秀龙;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水平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TaqI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CS患者即为ACS组,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HDL-C亚类通过Lipoprint系统测量;CETP TaqIB基因型检测采用低渗透性缓冲液溶血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TG、LDL-C、Lp-PLA2、HDL-3水平、B1B1型分布概率、B1等位基因分布概率显著升高,HDL-C、HDL-2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B1型相比,B1B2型和B2B2型HDL-C、HDL-2b水平显著降低,HDL-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B2型相比,B2B2型HDL-C、HDL-2b水平显著降低,HDL-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HDL-2b水平降低,HDL-3水平增加,CETP TaqIB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组水平关系密切,对ACS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58-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鹏;肖涌;张海强;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62例DFU患者,入院时根据Wagner分级,分为Wagner 1级组(n=56)、Wagner 2级组(n=55)和Wagner 3级组(n=51),比较各组患者PAR、FAR及SIRI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06)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三项指标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疾病预后的价值。结果 Wagner 3级组PAR、FAR及SIRI水平均高于Wagner 1、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Wagner 2级组高于Wagner 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的溃疡面积≥3 cm~2占比、PAR、FAR及SIR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及足溃疡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溃疡面积、PAR、FAR及SIRI均是影响DFU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相较于单独检测,三项指标联合预测DFU患者预后情况的价值更高(AUC=0.965,P<0.05)。结论 PAR、FAR及SIRI水平与患者溃疡程度及预后情况相关,联合三项指标可提高对DFU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勇;杨柳青;薛哲强;黄俊驹;彭海龙;谭瑾琳;吴玉莹;张嘉;何利榕;王福祥;谢龙;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以猴痘病毒(MPXV)F3L为靶点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助力MPXV的快速、准确诊断。方法 基于MPXV F3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系统性评估其最低检测限(LOD)、精密度和特异性,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临床诊断效能,并与病毒培养法对比。结果 MPXV PCR检测方法的LDO为200 copies/mL(95%CI:152~274 copies/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30种相关病原体无交叉反应。临床验证(358例疑似患者,462份样本)显示,皮疹拭子和咽拭子样本灵敏度分别为98.89%(95%CI:97.36~100.00)和86.44%(95%CI:77.71~95.18),特异性均为100%(95%CI:100.00~1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0.99和0.93)均显著高于病毒培养法(0.69,Delong test's P<0.05)。结论 本MPXV PCR检测方法高灵敏、高特异,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潜力,为猴痘(Mpox)诊断提供了可靠分子工具。
2025年06期 v.17;No.130 1166-1168+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